修城是同盟发展和个人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。首先需要明确修城的目的,通常包括资源收益、防御部署或战略调度。根据目标不同,修城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。资源型城池应优先建设农田、伐木场等设施,而防御型城池则需注重城墙、箭塔等城防建筑的等级提升。修城前需规划好资源分配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建设中断。
修城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土地和建筑队列。分城的建设需要11块相连的土地,且中心地块等级需达到6级以上。分城可提供额外的资源产出和队伍配置空间,但需注意分城与主城的资源调配关系。建筑队列的管理尤为关键,优先升级君王殿以解锁更多建筑功能,随后根据需求逐步建设资源类或军事类设施。城防建筑如箭塔、拒马需布置在关键路径上,5级以上的箭塔才具备有效输出能力。
士气恢复是修城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细节。部队在移动时会消耗士气,而士气高低直接影响战斗力。修城时应尽量将军队驻扎在军乐台附近,或利用同盟科技一鼓作气加速士气恢复。委任武将担任内政官职也能提升资源收益和建设效率,例如任命高政治属性的武将负责木材或铁矿生产。
攻城前需通过铺路确保行军路线畅通,并提前建造营帐作为补给点。同盟成员应统一行动,集中兵力攻击目标城池的守军,待守军清除后再派遣器械部队拆除耐久。器械部队的兵种适应性需达到A级以上,攻城值越高效率越优。修城后的防御部署需结合箭塔、拒马和营帐的联动,箭塔应布置在拒马后方以发挥最大射程优势。
随着战局变化,城池的定位可能从资源生产转向军事防御,因此建筑升级和兵力部署需灵活应变。分城的迁城功能可在必要时调整战略位置,但需消耗额外资源。修城的长期效益取决于资源平衡和同盟协作,过度扩张可能导致防守薄弱,需谨慎权衡。